科學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藍圖 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訪自治區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磊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那么,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十四五”,我區如何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藍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呢?為此,記者采訪了自治區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磊。
記者: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要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方向和要求?
張磊:科學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重大部署,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要求。
——要緊扣國家總體戰略安排?!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這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安排,“十四五”財政重點工作必須與中央戰略安排相銜接。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笆奈濉必斦攸c工作,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貫穿財政工作全過程。
——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建設好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部邊疆安全穩定屏障,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及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準確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謀劃財政“十四五”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記者:如何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區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
張磊:近些年,自治區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逐步破題,但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矛盾尚未完全破解。財政收支矛盾加劇,民生特別是重點群體就業、低收入群眾和困難群眾生活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減稅降費政策性減收、地方政府債務歷史包袱重、民生支出高峰等疊加在一起,其關聯性和復雜性不容低估。
當然,危和機是同生并存的。和全國一樣,“十四五”期間仍將是內蒙古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形勢的變化,并沒有減弱內蒙古發展的優勢和潛力。國家擴大內需、保障糧食能源安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等戰略需要,有利于我們立足能源、資源、農牧、旅游等優勢和特色,支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應對疫情沖擊和影響,國家出臺一系列促穩、強保、求進的政策措施,更有利于財政部門在應急解難中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這次疫情所帶來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市場供需變化已初露端倪,這有助于財政部門順勢而為支持發展新基建、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和新稅源。
記者:“十四五”時期,內蒙古財政改革發展要重點在哪些方面開新局?
張磊:財政部門既要把自己的情況研究透,充分利用好已有條件,加快財政改革發展,又要進一步打開思路,積極創造條件,抓住機遇,更好地作為。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精準發力“穩增長”。要著力支持擴大內需,對于內蒙古來說,擴大內需是有效對沖全區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有效支撐。要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充分利用財政金融系列組合拳,增加有效投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積極推進“促改革”。要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財政資金投向 ,支持 內蒙 古優 勢特 色產 業發展。加強特色農畜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積極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支持加工企業改造升級。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
更加注重“調結構”。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著力補短板、強基礎、調結構、增后勁,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要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融合發展。要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科技投入體系。
全力保障“惠民生”。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要重點聚焦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健全礦產資源開發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機制,探索建立黃河流域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加大農村困難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
著力強化“提效能”。要建立完善現代財政制度,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主要領域自治區和盟市、旗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健全自治區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約束,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稅制改革,履行好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要著力強化財政管理監督,建立健全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責任可追溯的監管機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和監督,提升財政管理效能和資金績效。
多管齊下“防風險”。要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一步壓實政府化債主體責任,降低融資平臺公司隱性債務風險,加強政府隱性債務統計監測。要做好政府債券發行使用,強化政府債券發行管理,促進政府債券投資主體多元化。探索建立債券項目協調聯動、項目庫滾動循環機制。(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