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依法保障企業和企業家權益,加強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提高涉企法律服務質效,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我市以此為目標,司法環境進一步優化,司法服務無微不至,為深耕經濟發展沃土提供法律保障。
全市政法系統積極行動,營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市公安局定期開展執法巡查,對涉企案件久報不立、久立不辦、久審不判等問題進行預警、提示、監督;組織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四輪“礪劍行動”專項巡查工作,將執法巡查過程中發現的案件超期處置目錄清單下發各局,督促整改。定期開展執法質量考評,召開反饋會,發現執法環節存在問題,及時通報整改。
市檢察院開展“兩項監督”專項活動,強化刑事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工作;提升檢察辦案水平,加強辦案過程、時效監督。截至2020年10月底,信訪申訴案件三個月內結案率為99.2%;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于涉企案件,牢固樹立“少捕慎訴”司法理念,依法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及企業管理人員的人身安全。
市法院開通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在保障案件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審執期限,做到快立、快審、快執;落實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機構改革,對于案情簡單、無需鑒定評估案件進入速審程序,提升案件審判效率,進入速審團隊案件平均審限19天;加快案件偵查辦理流程,加大追贓挽損力度,慎用凍結企業資金、賬戶等偵查措施,避免對企業資金流造成影響。
法治既是保障也是服務。
市法院在確保及時化解糾紛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涉案企業意見,全面加強涉企民商事案件調解、輕微刑事案件和解、行政案件協調和執行案件和解工作,加大涉企案件追贓挽損力度,強化科技應用,及時凍結企業被騙資金,將偵查與挽損同步推進、同步開展,提升挽損效率。同時,最大限度兌現民營企業勝訴權益,全面清理涉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債務案件,確保涉案財物應查盡查、應執盡執。
市檢察院發揮檢察機關遠程視頻接訪系統、12309檢察服務熱線、12309中國檢察網等訴求表達渠道的作用,打造“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訴求表達體系,及時優先辦理民營企業的控告、申訴和舉報,加強檢察監督,“檢察護航民企”流動工作站登門走訪企業,深入了解企業法律需求,提供上門法律咨詢服務。
市委政法委開展涉法涉訴信訪積案“百日攻堅”專項行動,解決一批社會影響較大、反映強烈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排查梳理出問題共計137件,已化解111件,未化解27件,化解率為81.02%。對存在信訪隱患的案件進行全面摸排梳理,逐件進行督辦,將矛盾處理在萌芽和初始狀態,有效防止新的信訪案件發生和矛盾升級。
市司法局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服務民營企業功能,通過12348“遠程視頻接待”法律服務專線及市級、旗縣(市區)、開發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全市建成118個蘇木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其中有63個蘇木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為開放式服務大廳,按照化解矛盾糾紛、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咨詢等基本職能,組織引導律師積極服務民營企業。
法治既是保障也是監督。
為構建優化司法環境第三方監督體系,我市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代表中,通過選拔推薦、資格審查,聘任86名同志為市公安局第五屆特邀監督員,進一步推動了全市公安機關司法環境和執法辦案質量的提升。市公安局推動網上督察一體化平臺,通過執法監督子系統,實現對超期、不作為等有案不移、有案難移、有罪不究等問題的實時監督。
全市兩級法院常態化開展院領導信訪接待日活動,設置線上信訪微信公眾號,暢通信訪渠道。按年度建立信訪臺賬,強化動態管理,對未化解的涉企業信訪積案明確包案領導和責任人,線上信訪微信公眾號安排專人負責網上信訪事項,不斷拓寬信訪渠道,確保群眾信訪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經濟發展離不開法治之基,良好法治環境讓企業家輕裝前行,讓企業迸發新生機,讓經濟發展的土壤更加肥沃。